hth华体会体育全站app下载:预算决算报告
来源:hth华体会体育全站app下载 发布时间:2025-11-16 14:41:51亿元,剔除增发国债、增值税留抵退税收入和其他退税减税降费收入等一次性因素后(下同)
1.债务余额情况。全市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444.03亿元,增长8.47%,其中:一般债务482.83亿元,增长5.38%;专项债务961.2亿元,增长10.09%。市本级地方政府债务余额720.74亿元,下降1.44%,其中:一般债务178.32亿元,增长7.47%;专项债务542.42亿元,下降4.04%。
2.政府债券情况。省财政厅转贷全市新增债券115.64亿元,其中:一般债券17.6亿元,专项债券98.04亿元。转贷全市再融资债券206.92亿元,其中:一般债券49.94亿元,专项债券156.98亿元。省财政厅转贷市本级新增债券34.23亿元,其中:一般债券5.52亿元,专项债券28.71亿元。转贷市本级再融资债券114.08亿元,其中:一般债券13.24亿元,专项债券100.84亿元。
3.还本付息情况。全市偿还地方政府债务本金80.91亿元,其中:一般债务43.82亿元,专项债务37.09亿元。支付地方政府债务利息44.57亿元,其中:一般债务15.46亿元,专项债务29.11亿元。市本级偿还地方政府债务本金28.81亿元,其中:一般债务6.15亿元,专项债务22.66亿元。支付地方政府债务利息24.38亿元,其中:一般债务5.75亿元,专项债务18.63亿元。
(四)绩效评价情况。健全预算绩效指标标准体系建设,提升绩效目标编制质量。出台事前绩效评估管理办法,推动事前绩效评估全覆盖。2024年筛选26个项目开展财政重点绩效评价,涉及资金190.6亿元。在2025年预算编制中对258个部门整体绩效目标和1080个项目绩效目标进行审核,绩效目标编制质量明显提升。
1.服务发展赋能有力。落实新增减税降费和退税缓费17.75亿元,新增融资担保贷款23.16亿元,为427家企业减免担保费0.45亿元,激发市场活力。统筹财政性资金及财政监管资金存储放置110亿元,引导加大信贷投放。深化产业基金“投贷联动”,为特变电工、金翼有色金属等重点公司可以提供授信支持20.58亿元。争取上级专项资金1.24亿元,成立衡阳绿色盐碱投资基金2.2亿元,助推衡长株潭特高压输变电装备产业、盐卤化工新材料产业成功入选国家级产业集群。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11.3亿元,支持“两重”“两新”政策实施。筹措资金15.94亿元,保障第三届省旅发大会成功举办,出台文旅产业高水平发展“衡九条”政策,促进文旅经济发展。出台《关于全面落实“三高四新”美好蓝图 推动制造业高水平发展的若干支持政策(试行)》,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民生底线保障有力。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全市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75.37%。市本级拨付就业资金0.42亿元,安排创业担保贷款贴息0.08亿元,撬动创业担保贷款1.63亿元,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全市统筹安排资金12.34亿元,保障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孤儿等困难群体生活。全市统筹安排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5.6亿元,推动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出台城(园)区公办义务教育学位配套建设资金使用管理规程;市本级安排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资金2.1亿元,衡钢中学、实验中学扩建项目资金1.15亿元,市本级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2550个。投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2亿元,助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争取增发国债资金7.42亿元,支持农田水利设施等建设。全市“一卡通”发放惠民惠农补贴36.92亿元,发放777万户次。
3.风险防控落实有力。争取置换债175.95亿元,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压降平台公司数量24家,超额完成省定任务,位列全省第2;建立降息工作协商机制,累计节约利息支出5亿元以上;2024年加快推进化债方案实施获得省政府大抓落实工作奖励通报表扬。持续开展县级预算编制事前审核,加强县级“三保”运行风险监测预警,安排省直管县专项补助8亿元以上,防范县级财政运行风险。构建“全员参与、全方面覆盖、全程介入”的财会监督管理体系,制定市级财会监督人才库建设管理制度;开展会计信息质量、习惯过紧日子等6项专项监督,追缴资金0.5亿元;制定《关于逐步提升内部控制工作质效的工作方案》,构建“1+14+N+1”的内控制度体系。
4.财政管理支撑有力。全面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推动打破基数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压减非重点非刚性支出5.89亿元;持续开展部门预算编制精准度评估,减少预决算偏离度。制定国库集中支付业务18项“负面清单”,防止超范围、超标准支出。上线政府采购全流程查询及线上投诉反馈平台,提升政府采购透明度。推进财政评审改革,出台工程另外的费用评审指南,提高财政评审效率;全面加强财政评审信息化建设,打造“无纸化”评审模式;承办全国评审沙龙,推介衡阳财政评审经验做法。持续实施“往来清理三年行动”计划,收回往来资金5.44亿元。进一步开展“财政基础工作建设年”活动,创新实施“首接负责制”,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1.一般公共预算。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9.4亿元,下降8.74%。其中:地方税收收入63.06亿元,下降7.72%。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4.47亿元,增长2.95%。市本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69亿元,下降11.08%。其中:地方税收收入17.97亿元,增长1.3%。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7.46亿元,增长19.25%。
2.政府性基金预算。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4.26亿元,增长54.66%;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52.45亿元,下降11.91%。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4.42亿元,增长118.16%;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6.86亿元,增长84.52%。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0.15亿元,与上期持平;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0.75亿元,增长102.7%。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82.78亿元,下降2.62%;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86.68亿元,增长2.66%。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42.16亿元,下降7.62%;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50.13亿元,下降2.58%。
5.政府债务余额。截至6月末,全市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558.49亿元,其中:一般债务484.97亿元,专项债务1073.52亿元。市本级地方政府债务余额781.41亿元,其中:一般债务177.37亿元,专项债务604.04亿元。
1. 收入企稳回升。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共完成133.66亿元,较上年增加2.59亿元,增长2%,稳住了财力“基本盘”。收入质量有所提升,地方税收占比为63.44%,较上年同期提高2.06个百分点,绝大部分县市地方税收占比超60%,上半年全市每月地方税收占比均保持全省前三位。
2. 支出保障有力。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14.47亿元,位居全省第3位,完成年度预算的51.96%,支出强度得到一定效果保障。全市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6.38%。其中,涉及民生的教育、卫生健康、农林水支出分别增长1.88%、15.52%、7.37%,与改善人居环境相关的城乡社区支出增长5.38%。
3. 管理提质增效。牢固树立习惯过紧日子思想,2025年市本级行政运行经费按10%比例压减0.26亿元,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5.76亿元。深入开展财政管理“强基固本”专项行动,全面夯实财政基础管理。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出台《全方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实施方案》,成立市级全面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工作机制,推进改革工作走深走实。
虽然上半年全市财政运行总体平稳,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体现在财政收入增长乏力、刚性支出持续增长、债务风险防范压力增加、收支平衡难度加大等方面。下一步,我们将在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积极采取比较有效措施,坚决完成各项重点工作,确保财政平稳运行。
1.坚持挖潜增收,夯实财源根基。深入实施七大攻坚行动,支持企业原地倍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形成更多有效财源。用足用好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政策红利,精准引导金融资源服务实体经济。推进税费精诚共治,持续加强重点税源、重点行业财税征管,确保依法征收、应收尽收。运用好智能衡器计量及智能制造产业基金,引导智能衡器计量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大争资争项力度,强化财力支持;持续研判上级政策走向和资金动向,提前谋划储备项目,加大财力性转移支付、竞争性资金的争取力度,确保转移支付实现稳定增长。
2.坚持民生优先,落实惠民举措。落实落细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强化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通过“创业+金融”模式加大创业融资支持。及时足额拨付孤儿、低保对象、特困对象等困难群众救助资金。提高城镇和乡村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补助标准,切实减轻群众医疗负担。落实高等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国家奖助学金提标扩面政策,更大力度奖优助困、更多覆盖学生群体。落实生育补贴政策,加大生育支持力度。积极争取中央、省级项目资金,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动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扩面、增品、提标,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3.坚持节支增效,抓实财政管理。进一步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持续清理已到期、任务已完成或绩效评价偏低的项目,优化整合专项资金,推进支出标准体系建设。严格落实习惯过紧日子一揽子举措,严控一般性支出。开展市直单位预算管理评估,提高单位预算管理上的水准。健全财政评审内部询价机制,强化造价咨询机构监管,完善财政评审管理系统,探索财政评审转型。稳妥推进园区社会事务剥离改革,做好财力基数、资产等事项划转工作。推进市本级涉案财物集中统一管理,探索将县市区涉案财物纳入集中管理范围。开展市直机关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专项整治,推进市直单位不动产权属登记工作。落实首接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提高服务效率。
4.坚持底线思维,做实风险防控。建立市本级政府债券还本付息长效机制,积极争取并用好中央一揽子化债政策,加强对平台公司的退出后管理,逐步降低债务融资成本。严格落实“三保”清单,坚持“三保”支出优先顺序;重视县级财政运作情况,指导督促县市区规范财政管理,保障基层财政可持续发展;修订完善内控制度体系,扎实推进财会监督“123”专项行动,强化财会监督与纪检监察、巡视巡察、审计等监督的贯通协调。深化强基固本专项行动成果运用,健全基础管理制度,堵塞资金管理风险漏洞。
税收返还171686万元,与上年持平。其中:所得税基数返还收入10875万元;成品油税费改革税收返还收入21064万元;增值税税收返还收入46371万元;消费税税收返还收入8085万元;增值税“五五分享”税收返还收入52203万元;其他返还性收入33088万元。
一般性转移支付3200619万元,比上年减少353768万元,下降9.95%。
税收返还70306万元,与上年持平。其中:所得税基数返还收入6450万元;成品油税费改革税收返还收入5736万元;增值税税收返还收入21063万元;消费税税收返还收入7982万元;增值税“五五分享”税收返还收入16841万元;其他返还性收入12234万元。
一般性转移支付440383万元,比上年减少34916万元,下降7.35%。
2024年,衡阳市政府债务总限额1451.87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484.85亿元,专项债务限额967.02亿元。截至2024年底,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444.03亿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482.83亿元,专项债务余额961.2亿元。
2024年,市本级政府债务总限额722.71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178.35亿元,专项债务限额544.36亿元。截至2024年底,地方政府债务余额720.74亿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178.32亿元,专项债务余额542.42亿元。
2024 年度全市新增政府债券322.56亿元(一般债券67.54亿元,专项债券255.02亿元),其中新增债券115.64亿元(一般债券 17.60亿元,专项债券 98.04亿元),再融资债券206.92亿元(一般债券 49.94亿元,专项债券156.98亿元)。2024年度全市政府债务还本付息合计125.48亿元,其中本金 80.91亿元(一般债务 43.82亿元,专项债务37.09亿元),利息 44.57亿元(一般债务 15.46亿元,专项债务29.11亿元)。
2024年度市本级新增政府债券148.31亿元(一般债券18.76亿元,专项债券129.55亿元),其中新增债券34.23亿元(一般债券5.52亿元,专项债券28.71亿元),再融资债券114.08亿元(一般债券13.24,专项债券100.84亿元)。2024年度全市政府债务还本付息合计53.19亿元,其中本金28.81亿元(一般债务6.15亿元,专项债务22.66亿元),利息24.38亿元(一般债务5.75亿元,专项债务18.63亿元)。
主办:衡阳市财政局 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华新开发区解放大道30号 承办:衡阳市数据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