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导智能:用技术研发打造装备制造的“温床”
日期:2023-12-07 作者: 解决方案
在锂电池行业,有这样一句话:“一日不做到国产锂电设备的完全替代,行业利润就无法得以真正提高。”一直以来,高昂的设备价格就像一块巨石,沉甸甸压在国内锂电池企业身上。对某些想要保质生产的小型电池企业,一台价值270万元的日本谐藤锂电池全自动卷绕机就足以让他们望而却步。
在国产锂电设备未崛起前,处于锂电池产业链上游地位的日韩锂电设备商,牢牢掌握着下业的定价权,将产品附加值越抬越高。产业霸权和技术垄断卡着中国电池企业利润增长的“脖子”,此现状在锂电前中段设备上尤为严重。
重压之下,唯有自主研发这一条破局之法。2008年,中国无锡一家专攻电容器设备制造的公司跨界进入锂电设备制造领域,一路猛进破解技术僵局,这家企业即现在国内锂电设备行业龙头——先导智能。
在锂电池生产的所有工序中,中段的卷绕和叠片起着关键的稳定性能作用。突破核心技术的封锁,才能破除电池企业对国产锂电设备“偏见”,因此2012年先导智能锂电池卷绕机有关数据一经公布,就引发了行业震动。
低于国内同行两倍的电芯卷绕张力波动控制、高出国内同行指标分别8m/s、0.5m/s的卷绕线速度、高精度的自动纠偏技术……优异的产品数据表现让长久苦于进口高价的各大锂电池公司开始重新审视国产锂电设备。
更为关键的是,相比于日韩锂电设备,先导设备价格降低了50%,质量依然做到不输进口,甚至优于进口设备。在双重优势的刺激下,先导智能当时便迎来了第一轮锂电设备订单量的爆发,为企业日后成为全世界最大新能源装备制造商埋下了种子。
技术突破带来的“甜头”让先导明白,只有抓住自主研发这个命门,形成差异化优势,才能立于市场不败之地。因此,构建全世界研发网络,同时保证研发资金持续投入是先导今天研发创新的两条主要路子。到现在,先导已经于上海、欧洲、美国等城市国家设立完成研究中心,聚焦各领域板块前沿技术,以人才力量驱动应用创新。
数据显示,2020-2022年期间,先导智能的研发投入已占据营业收入的10%以上。据今年新公布的半年财报,公司研发投入已达到8.8亿元,同比增长了61.30%。截至目前,公司已有研发人员超过6000人,累计获得国家授权专利超2000项。
对于压抑已久的国产锂电设备市场,可以说,先导智能的成功给予了行业莫大的信心,这些年也有更多国内公司参与竞速锂电设备赛道,不断推动国内新能源装备这一行业滚滚向前发展。
进入批量化生产时代后,新能源装备大规模生产能力和整线集成能力成为锂电企业下一阶段考核合作制造商的关键。仅凭传统制造已不足以满足正极速增加的下游需求,想要形成规模效应,锂电设备企业不可避免地要走上整线智能化道路。而先导智能的数智建设恰好属于较早的一批,现在看来已颇具效果。
锂电智能化整线设备和光伏设备制造“无人车间”是先导目前在新能源装备领域的两大“护法”。前者从锂电制造的最上游浆料开始,到中游分切叠片,再到下游分容测试,进行全线制造设备的稳定供应,同时配备的智能物流系统和MES生产执行系统让每一过程均以数字图像的方式呈现,便于精益生产,打造锂电设备的全生命周期模式。
而后者用全球一流性能的TOPCon高效电池丝网印刷设备、整线自动化设备、高速串焊机、MBB多栅串焊机、叠瓦焊接成套组件设备,搭配自主研发的MES系统,为光伏电池打造出了生产的“无人车间”。值得一提的是,在这过程中研发的高速串焊机目前产能可达每小时10000片,效率全球最高。
追溯过去,技术不过关、政策不重视、市场需求少等原因桎梏着国产新能源装备行业的发展。当下数智浪潮席卷全球,实现整线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不再同以前那样遥不可及,全球新能源装备产业之间的数字鸿沟正逐渐被抹平。不再突出的技术、高昂的价格、漫长的售后服务周期、过远的地域距离让进口设备失去了部分优势,就如同日韩厂商的锂电设备在中国市场已不再“吃香”。
但是,水满则溢。在国内赛道竞争加剧的今天,攻克现存技术难关,进军高端新能源装备领域,成为众多装备制造企业未来脱颖而出的关键。如先导现在正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智能柔性成套设备和高速辊压机设备的研发力度,一旦项目实现产业化,锂电池生产效率以及良率将再次迎来大提升。
再来看新能源装备市场,锂电和光伏增长后劲依旧强势。以光伏为例,2022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量预计为230GW,而中国光伏新增装机87.41GW,同比大幅增了59.3%。因此,在研发技术突破和市场扩大的双重护航下,先导智能内部适合新能源装备制造生长的“温床”已打造完成。
未来,全球能源结构转型速度只会不断加快,届时对动力电池、光伏发电的增量需求将驱动新能源装备产业深入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更重要的是,先导智能作为国内新能源装备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领头者,势必会以更高的技术水准要求自身,以至于在全球新能源装备市场中扮演上更重要的角色。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