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种新型机器人即将投入养老和医疗服务重塑行业格局!

新闻中心

22种新型机器人即将投入养老和医疗服务重塑行业格局!

  日期:2025-04-23 作者: 新闻中心

  在当今日新月异的AI和机器人技术发展的背景下,机器人正逐步走入我们的生活,尤其是在养老服务和医疗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发展的潜在能力和应用前景。近期,成都市举办的机器人医疗康养场景应用供需对接会为这一趋势注入了新的动力,发布了涉及养老和医疗服务的22类机器人清单,预示着一个新纪元的到来。

  3月12日,成都市民政局和市卫生健康委共同发布的机器人需求清单,涵盖面广,涉及14家医疗和养老机构。这一清单中包含生活照料、康复护理、情感陪护等多个领域的机器人需求。从成都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的智能照护需求,到四川省第三退役军人医院对康复机器人的迫切需求,显示出养老和医疗行业对智能科技的渴求日益增强。

  具体而言,机器人进养老服务机构不仅仅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更是在康复与心理陪护方面展现其独特优势。而机器人进医院的应用,则包括医疗辅助、智能导诊、药物配送等,用高效和精准推动医疗服务的转型升级。

  在对接会上,各大医疗机构和机器人企业积极对接,寻求合作机会。华西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在现场展示了多款正在研发中的医疗器械产品,包括辅助坐站康复机器人和心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等。该院总经理孙淼表示,目前他们正在开发的智能3D医疗高速打印系统,能够为骨科患者量身定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未来无疑会明显提升临床治疗的有效性。

  而另外一家公司,成都芯脑科技有限公司则展示了一款黑色“头盔”,该设备能进行脑功能评估和孤独症辅助诊断。通过识别大脑在执行任务时的电波变化,这款系统能实现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的早期识别,成效显著。这一创意与技术的结合,不仅展现了医疗科技的前沿趋势,也为社会关注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尽管机器人在医疗康养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但新产品的落地依然面临着制度上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成都市的有关部门正在积极探索体制机制的创新。例如,成都的康复机构在主城区设立过程中的繁琐手续,反映出政策流程的优化的必要性。市新经济委装备制造产业处处长刘莎指出,产品创新与政府职能部门的改革必须同步推进,鼓励创新的政策能为企业的成长提供更为宽松的环境。

  目前,成都市已经聚集了1006家AI与机器人产业链相关企业,显示出强大的产业基础和人才储备。配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电子科技大学等一流高校的科研力量,为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土壤。随技术的慢慢的提升与实践应用的深入,未来更多的机器人将进入我们的生活,从而改善公共服务质量。

  可以预见,随着22类机器人的“上岗”,养老服务和医疗行业将迎来一场革命。机器人技术的介入,必将带来服务效率的大幅度的提高和使用者真实的体验的显著增强。在不远的将来,慢慢的变多的智能机器人将融入我们的生活,真正的完成技术助力人心,提升社会发展质量的目标。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关于我们

解决方案

联系我们

0731-85782172

(24小时全国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