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块电池竟要20多万?千万新能源车主逃不过的劫!

新闻中心

换块电池竟要20多万?千万新能源车主逃不过的劫!

  日期:2024-12-16 作者: 新闻中心

  幸亏主管部门有强制规定,新能源车的三电质保至少要满足8年12万公里,无论新车二手,只要影响行驶的故障都要由车企进行兜底,尊贵的BBA车主们可以放宽心了。

  同时,如果电池容量在质保期内衰减到80%以下,政策也要求车企免费为用户维修或更换(前提:符合厂商规定的质保条件,如并未改装、未出过重大交通事故等)。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人会开始担心:如果质保到期,我家的新能源车会不会也化身“电池刺客”,给自己的钱包来个大放血?

  其实,不一样的品牌、不同车型、不同容量和规格的电池,价格都是有一定差别的。社长也找到了一些案例(有几率存在出入),供大家参考:

  总体来讲,这些不坑穷人的品牌更换电池包,每度电差不多是800-1200元。

  说到底,虽然最近1年的时间里,电池原材料价格下降很明显,这也给了新能源整车一轮又一轮打价格战的底气。

  从用车成本的角度考虑,如果真到了不换电池开不了的那天(如果大家感兴趣电池使用寿命的话题,社长下次再和大家好好聊聊),我相信很多人会选择直接报废。

  试想一下,如果拆掉的旧电池包能值个三五万块,电池包换新的价格就不那么离谱了。就有点像是做完“大保养”的燃油车,还能再战好几年。

  就以8年为电池退役周期来估算,目前面临动力电池退役的电动车,大都是2016年以前的电动车。那段时间还处于国内电动车的“萌芽”阶段,年销量只有50万辆出头。

  可从2021年开始,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到2023年达到了949.5万辆。

  照今年国补、地补这么给力的情况下,新能源销量大概率是要高于去年的,很可能会突破1000万辆大关。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动力电池使用寿命衰减,到2028年之后,社会上会逐步出现需要回收的旧动力电池,总量会呈现爆发式的增长。

  要知道,动力电池可是一个高能量的化学池,里面可能含有镍、钴、锰、铁、铜等重金属元素。

  而电解液中的六氟磷酸锂,与水发生反应会释放出剧毒且强腐蚀性的气体——氢氟酸!

  所以说,如此大量的动力电池,一旦处理不当,必然会对生态环境能够造成严重的破坏。

  虽说听起来有些骇人听闻,但换句话来说,动力电池回收这门生意的爆火,绝大多数都是命中注定。

  那么,旧动力电池从车上被拆下来之后,再到回收,到底要经历怎么样一个流程呢?

  首先,因为容量衰减被拆卸后的动力电池包,只要剩余容量不低于30%,且没有电芯或线路故障,一般来说并不会直接破碎分解的,而是优先梯次利用。

  和二手车一样,初次退役的动力电池,在其他领域仍然有不小的利用价值,比如储能电站、通讯基站等等,对于动力电池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需求不高的场景。

  储能电站是用来给电网做调峰调频的,是光伏、风电等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好伙伴。之前我们提到过,就不花大篇幅赘述了。

  比如,国内头部通讯基站公司中国铁塔,在2023-2024年备电用磷酸铁锂电池产品集中招标公示中写到,预估采购4.24GWh的电池:

  除此之外,去年1月中国移动也曾发布过1.79GWh的通信用磷酸铁锂电池采购招标。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市面上大部分采购梯次利用电池的企业,更偏向于采购磷酸铁锂电池而非三元锂电池。

  除了成本以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磷酸铁锂的寿命更加长,循环次数在3000次上下,而三元锂电池循环次数为2000次上下。

  一旦三元锂电池超过循环次数,其容量会发生断崖式骤减,安全系数也不如磷酸铁锂电池高。

  由于每一块梯次利用电池使用的年头都不一样,购买梯次利用电池的企业,需要先把电芯从电池包里拆出来,对每一块电芯进行仔细的检测,把相同电压、容量的电池包放在一起重新组成电池包,目的是为了尽可能的保证电芯的一致性。

  一旦重组电池包后的梯次利用电池,和普通动力电池一样,一旦电芯一致性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轻则发热故障,重则大幅度提升发生热失控引发火灾的概率。

  正常情况下,动力电池回收企业在收到废旧动力电池后,会先把电池放到氯化钠溶液中,把电池剩余电量放干净,以降低起火爆燃风险。

  然后把电池取出,放入专业破碎机中进行破碎分拣,破碎机内往往是充满惰性气体的、同时严控工作时候的温度的,同样是为避免电池破碎时爆燃。

  不过,这样的形式的缺点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分离出来的原材料纯度也不高,有些得不偿失。

  即通过对电池进行酸碱浸泡、置换、固液沉积、萃取等化学反应,将想要得到的电池原材料分离出来。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就在今年的一次论坛对话中表示,目前中国动力电池回收企业,锂的回收率能做到91%,钴和镍能做到99.6%:

  他认为,照这个趋势下去,2042年以后中国再生产电池就不需要再挖新矿了。

  虽然听起来非常唬人,但想要让电池从生产到应用再到回收实现100%完美闭环,面临的困难还是很多的。

  包括工信部的行业规范白名单,以及特种行业许可证、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等等。

  可根据天眼查显示,截至今年4月,有动力电池回收标记的企业,数量竟达到了12万家。

  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统计,约75%的废旧电池,都是被“小作坊”及尚未进入白名单的企业消化的。

  通常这些小作坊十分隐蔽,比如下面这张照片中,挂着“羊产品批发配送中心”字样的破旧小楼里,就藏着好几家动力电池回收厂,随便租几个仓库就能做。

  进入这些小作坊内部会发现,大量被拆出的电芯被随意码放,有的电芯甚至还出现了鼓包,看着十分触目惊心。

  随意摆放的电芯,经师傅们简单用万用表进行仔细的检测之后,容量较高的电芯会被重新组装,成为所谓“大容量电驴电池”,重新流入市场上售卖。

  “正规军”打不过“小作坊”,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经营成本以及暴利带来的收益差所导致的。

  如果动力电池始终没有办法流入正规回收渠道,回收代替挖矿的梦想可能永远也无法实现。

  9月国家发改委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将深入实施退役动力电池等综合利用规范条件,大力畅通线索举报渠道,加强环境监管执法,坚决打击“作坊式回收拆解”等环境违法行为。

  面对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乱象,除了主管部门加强监管以外,车企、回收企业、动力电池厂三者也在打通上下游,构建成熟完善的电池回收链条渠道也非常重要。

  如果每一块电池上都有独立的编码,就能很大程度上让每块动力电池的动向都有迹可循,现在很多车企和电池企业都慢慢的开始实施了。

  在动力电池回收正规军形成规模效应后,成本自然会一下子就下降,在与小作坊的竞争中就能获得更多主动权。

  当千亿级的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实现正规化,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的价值将会完全释放。

关于我们

解决方案

联系我们

0731-85782172

(24小时全国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