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机器视觉赋能新能源产业「赤霄科技」让锂电池“完美”下线
日期:2024-10-07 作者: 新闻中心
“机器换人”在某一些程度上是制造业先进的标志,尤其是在产品质检环节,大量质检工人手工检查产品合格与否的情景正在消失。
加工、搬运等工作的“机器换人”一般会用到机器人,而检测环节的“机器换人”则要依靠机器视觉技术和相应的软硬件一体的解决方案。有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全球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在2019年就突破了100亿美元,而我国作为全球机器视觉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预测到2026年,市场规模将突破300亿元。
市场规模的扩大必然催生出大量的应用需求,但对于杭州赤霄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赤霄科技”)的创始人王暾来说,发现检验测试领域的机器视觉需求却十分偶然。
王暾于2011年创建了赤霄科技,当时赤霄科技的业务重心放在了知识产权的商业化方面,但遗憾的是,当时无论是长期资金市场还是应用端对知识产权的商业转化都没有产生浓厚的兴趣。
王暾对创业邦说:“知识产权和专利的商业化价值没有被完全挖掘出来,常常会出现‘卖掉的知识产权既没有带来可观的收益,又没有实现产权本身真正价值’的情况。”
对于市场上的需求方来说,其更希望得到的是一款直接可用的产品,这是一个极末端的环节,而知识产权的转化则处于更加上游的位置。在这种需求逻辑下,知识产权的商业化远不如直接研发具体产品并投入市场更被市场接受。
2015年,赤霄科技开始接受客户的产品订单,这也是其业务转型的开始,而赤霄科技的首批产品订单就是机器视觉检测装备。
王暾毕业于浙江大学光电信息工程系,曾在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做过访问学者,技术背景的出身也让赤霄科技的转型较为顺利。
就我国而言,视觉检测市场庞大且复杂。理论上来说,机器视觉检测技术几乎能应用到任何一个工业细致划分领域中,但考虑到真实的情况,一家初创公司必须对切入的场景进行认真地考量。
王暾表示:“赤霄科技在2015到2016年期间进行了很多落地场景的尝试,到了2017年,我们开始十分专注地深耕在新能源领域。”
新能源产业不仅发展势头很猛,在政府政策方面有着非常大的优势,同时就产业而言,新能源技术甚至代表了未来。
在这种情况下,新能源产业的市场规模会持续扩大,相应的,企业对机器视觉检测设备的需求也在逐步扩大,同时产业中客户对机器视觉检测设备的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也会很强,这些都为致力于提供机器视觉检验测试方案的勇于探索商业模式的公司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土壤。
以锂电池制造为例,很多企业的机器视觉检测需求十分迫切。一方面,锂电池的下游产业为电动汽车或其他电动代步工具,产品质量将直接影响到使用者的生命安全,但利用人工检测很难在生产初期发现电池元件的缺陷,长期工作还可能对工人的眼睛造成一定的损伤。在人力成本愈来愈高的今天,检测工人也出现了招工难的问题。
另一方面,随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检测环节也必须实现自动化,这不但可以实现对产品和缺陷的追溯,还能够最终靠数据打通,将检测结果反馈上游生产环节,以此来实现设计和工艺的优化。
基于这样的市场情况,赤霄科技研发了锂电池及其上游材料的表面缺陷检验测试设备。
据了解,该设备由高精度相机及镜头、符合应用标准的LED光源、工业标准图像处理单元和算法构成,能够有效检测到新能源电池及上游材料隔膜、铝塑膜、铝箔、铜箔等表面的凹点、凸点、气泡孔、划痕、暗斑、暗点、亮斑、亮点、晶点、撕裂、杂质等缺陷。
王暾表示:“我们的优点是光学方案的优化和人工智能的算法,这两点让我们的检测准确度非常高,而且检测速度很快。”
工业产品的缺陷检验测试不同于人脸检测,其本身的数据体量非常少,这就要求设备的智能学习能力要很强。赤霄科技的表面检测设备能通过很少的数据案例高度抽象总结出缺陷规律,实现精准识别。
除此之外,赤霄科技还研发了企业产品质量管理SaaS平台,通过与检测设备的连接,可统计分析出缺陷位置、类型和实时图像,为技术人员提供了缺陷数据,并可帮助其优化设计及工艺。
王暾告诉创业邦:“数据联通能力是赤霄科技十分看重的,我们的每一台设备都是联网的,除了在客户端完成设备与SaaS平台的联通,我们在与客户签订了数据协议后,也会将缺陷数据汇总到云端的数据库,通过一系列分析、迭代来反哺我们的识别技术。”
目前赤霄科技仍在以完整的检测设备对接客户,除了直销渠道也拓展了经销的合作伙伴,就2020年来说,其全国范围内销量达数百台,销售额达到了数千万元。研发是赤霄科技最为重视的投入方向,员工中研发技术人员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融资方面,据了解赤霄科技最新一轮的融资正在进行中,预计会在下半年完成,王暾表示此次融资资金将大多数都用在人员扩充及研发技术方面。赤霄科技上一轮的融资完成于2018年,投资方为和元禾原点和方向投资(西子联合控股集团),更早时候2016年底,元禾原点及华睿投资也成为了赤霄科技的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