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h华体会体育全站app下载:钢桁梁“智能化生产+数字化管理”为花江峡谷大桥建成通车护航
hth华体会体育网页版:
中新网贵州新闻9月28日电(记者瞿宏伦)横跨贵州省黔西南州与安顺市交界处的贵州六枝至安龙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28日正式建成通车。
花江峡谷大桥于2022年1月18日正式开工建设,巍然屹立于被誉为“地球裂缝”的花江大峡谷之上,大桥全长2890米,主跨径达1420米,是目前世界山区峡谷第一大跨度钢桁梁悬索桥;其桥面距水面垂直高度625米,超越杭瑞高速北盘江大桥,成为新的“世界第一高桥”,被誉为“横竖都是第一”。
大桥所处花江大峡谷瞬时风力可达14级,湿度、温度瞬息万变,给相当于3座埃菲尔铁塔总重量的2.2万吨钢桁梁制造与吊装带来了世界级挑战。
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花江峡谷大桥项目经理梁军渊介绍,在“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的贵州山区开展这样一项世界级工程的建设,面临的不仅是山高谷深,地形险峻,而且风力、湿度、温度等变化莫测,这些都给钢桁梁的加工制造、安全运输、现场总拼、高空吊装带来不小影响。
梁军渊说,我们承担的钢桁梁,是大桥的主要承重结构,能够说是核心中的核心,一定要保证产品质量万无一失。我们考虑了大桥设计思路、生产建设标准、自然环境条件、杆件加工特点等各种各样的因素,最终决定采取“一桥三地”制造模式,主桁在重庆、自贡加工,横桁架以及附属在贵阳、自贡加工,最大限度提高了加工生产效率。
“‘智能化生产+数字化管理’,为花江峡谷大桥钢桁梁加工制造增添了更多的‘科技味儿’。”项目技术总工程师石航战介绍,3年来,在钢桁梁加工制作的完整过程中,项目团队利用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信息库,实现了对原材料库存、生产需求等方面的实时监控和管理;通过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软件的集成,实现三位钻孔同步推进,为大桥合龙提供了毫米级精度保证;钢桁梁节段预拼装采用三维数字扫描虚拟预拼技术+实体匹配,提升了节段安装精度和施工进度。
“每一项技术创新,都瞄准工程的痛点和难点。”石航战说,我们为应对峡谷风振对钢桁梁的冲击,联合研发了“流线型钢桁梁+中央稳定板”抗风结构,使风荷载降低30%,横向风振消解率达90%……这项自主技术既保障施工安全,更让稳定板化身桥旅融合的高空竞速跑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花江峡谷大桥93个节段的钢桁梁吊装架设中,建设团队还首次将北斗高精度定位融入第四代智慧缆索吊装系统,实现钢桁梁节段“一键起吊、毫米级就位”,在14级阵风环境下仍保持吊装稳定性,大桥采用的这项创新获3项实用新型专利。
“科技不只是建桥的利器,更是生产力升级的引擎。”石航战表示,依托花江峡谷大桥项目形成的新型施工工法和发明专利,已成功应用于其他桥梁工程建设中。“智能化生产+数字化管理”模式,推动钢梁钢结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全面迈上了新的台阶。“我们钢结构制造产业自动化率也提升到70%以上,为参建新的‘超级工程’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没有经过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照法律来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