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4-26 作者: 锂电车载式UPS
在全球储能行业出现重大转变之际,国内储能厂商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尤其是欧洲市场的一系列变化引起了业内的高度关注。近期,力神(青岛)成功斩获一项来自欧洲大型能源集团的2GWh储能大单,标志着中国储能企业在欧洲市场的开门红。这则消息无疑为本已经热闹的行业增添了火药味,并将目光再次聚焦于欧美市场的储能行业。
在全球电力需求一直增长的背景下,储能技术成为确保电力供应稳定的重要手段。依据市场机构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储能装机容量将达到约200GWh,其中大型储能系统(大储)预计占比超过80%。
过去,欧洲的储能市场以家庭储能系统为主,但随着能源危机的愈演愈烈以及各国政策的支持,大型储能系统的需求正在飞速增长。分析人士指出,2024年可能是欧洲储能市场的一个历史性转折点:大型储能系统的装机量有望首次超越家庭储能。
这一转变的背后,除了电池成本持续下滑外,关键的推动力还在于各国政策的支持。诸如俄乌冲突、北溪管道爆炸等事件,加速了欧洲能源转型的步伐,使得大型储能市场成为众多企业新的增长点。
在分析欧洲储能市场中,我们大家可以清晰地看到各国政府政策的决策与实施。例如,意大利、西班牙、希腊等国家相继推出大储项目的招标,这为市场注入了强劲的活力。此外,德国、英国等国也在通过简化储能系统注册流程、取消电池储能项目的容量限制等措施,降低企业入口门槛,显著提升项目部署效率。
根据欧洲储能协会的数据,到2030年,欧洲所需的储能装机容量将超过100GW,以满足日渐增长的电力需求。这对于具备技术、产品和服务优势的中国储能企业来说,显然是进入市场的绝佳机会。
如今,随着力神(青岛)的成功签约,阳光电源、比亚迪、远景储能、阿特斯等多家中国企业纷纷在欧洲市场获得大量订单。今年的多个优质合同,凸显了中国储能企业在欧洲的扩张潜力。
例如,阿特斯储能在年初便宣布,将为哥本哈根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公司在苏格兰落地的两大项目,提供2GWh的直流储能系统。而阳光电源与英国FidraEnergy的4.4GWh储能合作协议,预计将助力多个独立储能电站的建成。
与此同时,楚能新能源也与意大利Cestari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计划在意大利建立1.5GWh的储能项目。这一系列趋势反映出,中国储能公司不仅在数量上占据优势,更在技术和服务能力上不断提升。
尽管欧洲市场为中国储能公司可以提供了许多契机,但进入这一个市场的道路依然坎坷。作为经验较为成熟的市场,客户对储能系统的技术方面的要求极高,从产品的按期并网到长期稳定的运行,几乎无一例外地需要被满足。
此外,欧洲各国逐渐建立起的关税壁垒,使得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受到某些特定的程度的挑战。但同时,这也是中国企业提升技术、优化产品的一次契机。面对这样复杂但潜力巨大的市场环境,中国储能企业必需在保障自身利益的基础上,加大技术和服务的持续创新。
随着全球储能市场格局的一直在变化,欧洲市场的精彩画卷正由中国储能企业一同谱写。未来几年,将是这样的领域加速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打破壁垒的重要机遇。
在这个激情与理性并存的行业中,国内厂商需要有更长远的商业战略与市场眼光,挖掘欧洲市场深层次的需求,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随着各类优质合约的落地,国内储能企业向全球市场的成功出海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期待未来他们可以在国际市场上创造更多佳绩,逐步推动全球能源转型进程。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