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铭终将改变台湾的历史
郭台铭终将改变台湾的历史

郭台铭终将改变台湾的历史

  日期:2025-03-31 作者: 锂电车载式UPS

  2023年11月24日,参加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台湾鸿海创办人郭台铭,在脸书发表了一份退选宣言。

  郭台铭在声明中指出,他从来就没在商业战场上低过头,但为了台湾的未来,他选择退选,是他能够奉献给台湾全部的爱。虽然人退,但他“志不退”,在接下来的选战中,将会完成“政权”轮替。

  郭台铭还在声明称,他参选初衷是希望可以带领台湾社会齐心拼经济,“但投身选战以来,我看到的却是一些政治人物为了私利,挑起阶级、仇恨、对立等民粹,因此再三思考之后“决定不参与竞选总统”。

  他接着表示,虽然退选,但并不表示他放弃参与政治事务,“当中华民国需要郭台铭的时候,郭台铭永远都在”。

  郭台铭的这份声明,遭到了不少台湾政治人物的集体吐槽。一位台湾政治人物认为,郭台铭口中的“人退、志不退”,说的直白一点就是看竞选的形势不太好,因为他支持率最高的时候也只有10%,能够说是毫无胜算,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难堪,这才主动退出。

  针对郭台铭声明中提到的政权“轮替”,台湾还回击说,你郭台铭也不掂量掂量,就算轮着来能轮着你吗?已经执掌政权多少年了,郭台铭连内部都打不过,只能以个人的身份参加选举,如果继续参选,可能会造成蓝营更加撕裂,导致蔡英文胜选,他因此成为“历史罪人”。所以,郭台铭主动放弃参选是明智的,至少暂时维护了的团结。

  虽然郭台铭退出竞选,但据其身边人透露,他曾在初选过后抱怨没有听取其建议,未将手机号码纳入民调,并迟迟不跟吴敦义、韩国瑜等人见面。直到郭台铭与副主席郝龙斌见面后,才原则上答应跟吴敦义见面,但郭一直与柯文哲和王金平保持私下联系。

  据台湾联合新闻网解读,郭台铭的这份声明,表明他还为未来参与政治事务预留了一条后路,“政治永远充满各种可能性,不到最后关头,谁都不敢说不可能”。

  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在台湾地区,郭台铭都可谓是鼎鼎有名。作为全世界公认的“代工之王”,郭台铭的富士康在全球拥有800多家子公司和派驻机构,在中国大陆也拥有40多个产业基地,高峰期拥有百万名员工,并曾连续7年位居世界500强的前三十名之内。

  富士康崛起的秘诀,来自它的“代工模式”。从1988年诞生伊始到现在,虽然中间也有众多的业务布局调整及变化,但富士康的核心主业一直是电子科技类产品的代工,从未偏离这个主航道。

  代工就是将公司产品的制造组装交给专业的代工商去做,这样做才能够集中自身优势,规模生产,降本增效,因此具有高效率、高运转的特点。

  20世纪80年代中国台湾经济起飞,土地和用工成本也节节攀升,而当时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在迅速推进,还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台商赴大陆投资兴业。而深圳更是以廉价土地和劳动力,吸引了包括郭台铭在内的这批台商投资者。

  从1988年富士康在深圳宝安投资兴建第一座工厂开始,富士康在大陆的发展只能用“神速”来形容。短短十几年中,从深圳到太原,从武汉到廊坊,从重庆到成都,富士康频频落地开花。

  2008年,河南郑州为富士康规划了近10平方公里的场地,并给了富士康各种优惠政策,让富士康郑州园区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苹果手机生产基地主全球最大的台式电脑生产基地。

  由于代工企业处于全球产业链的末端,因此代工更多是挣加工费和辛苦钱,代工从业者对人力、原材料的成本十分敏感,不断找寻成本更低的代工地和人力。同时,由于客户对代工企业的交货期与交货质量有近乎苛刻的规定,所以代工企业的工人为了“赶单”而长时间、高强度加班生产,己成为常态。

  代工模式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利润率一直偏低。有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1年富士康的利润率只有3%左右。因此寻求多元化转型,摆脱代工的低端制造的偏见印象,富士康也一直在紧随时代作战略调整,正在工业互联网、半导体、显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加速布局。

  一家企业的管理模式特别大程度上会打上创业者的烙印,曾在军队服过役的郭台铭,也将军队的强硬作风引入了企业,并深刻影响着富士康的企业文化。

  在郭台铭个人的强势影响下,富士康逐步形成了以下属对其忠诚为基础、服从于整体发展的策略的组织架构,以及严格的目标管理体系,郭台铭通过自身强势的管理风格和积极的内部教育塑造了富士康的执行力。

  郭台铭对富士康实行的是军事化管理,在富士康开创了“检讨制”和“集合训话制”。虽然这种每周业务检讨,每日交接班集合训话的制度,令富士康的执行力惊人,但这种长期、大量的重复性操作和军事化管理,也给工人带来较大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压力,甚至在2010年发生了“员工13连跳”的事件。围绕着代工模式和富士康,也一直存在大量争议,甚至有人称富士康是“血汗工厂”。

  从2010年之后,富士康的也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转变,比如安装安全网、聘请咨询师、适当提高福利以及一直在优化管理体系等,但其军事化管理的本质并没有改变。

  “商而优则仕”。看到上台后执政无能,祸台害台,顽固坚持“”分裂立场,制造两岸对立对抗,导致两岸关系持续陷入紧张动荡,民众惶恐不安,高达六成的民众希望“下架”后,在商界取得了巨大成功的郭台铭,也想涉足政坛一试身手,这才会做出竞选台湾地区领导人的决定。

  郭台铭自己也说过,他会站在“主流民意大联盟”的立场上推动在野整合,扮演主导改变的角色,让陷入僵局的在野力量重现生机。

  郭台铭在参选宣言中称,台湾需要讲真话的政治、有未来的当局、和平的环境和有能力的领导人;面对台海与中美关系的兵凶战危,台湾一定不可以成为乌克兰,他恳请台湾民众给他 4 年时间,“我保证,我会为台海带来未来 50 年的和平,奠定两岸最深厚的互信根基”。

  郭台铭还称,他是几位参选人中唯一具备经营管理能力、拥有将近 50 年实务经验的企业家,“放眼台湾政坛,舍我其谁”。

  根据台“选举罢免法”第 23 条,未获得推荐资格的政党及无党籍正副领导人候选人,须以联署方式申请登记。同时候选人必须在选举公告发布后 5 天内,向“中选会”申请为被联署人并缴纳联署保证金 100 万元新台币。

  对于郭台铭这样的大富豪来说,区区 100 万元新台币根本不算得上什么。郭台铭在采访中表示,他参加竞选不会对外募集一毛钱,而是完全由自己拿钱出来参选,不会欠人人情。

  在决定参选后,郭台铭立即委托厂商订做 了250 面大型广告牌,另外又砸了 150 万买下 3 大报半版篇幅,为自己宣传造势。

  自 1996 年台湾地区实行领导人直接选举以来,共举行了 7 次选举,但至今没有以联署参选的候选人最终胜选。因此台湾著名政治评论员李正皓认为,“郭台铭要去思考他现在除了钱以外怎么样提高民众对他的认同,撒钱不是能走到最后的方式。”

  新北市议员林国春认为,郭台铭宣布参选,只是想获取更多在的政治筹码。他预测“泛蓝”色彩的郭台铭很难抢夺的绿色基本盘,获得的支持只能从“非绿”阵营产生,因此势必会分走柯文哲和侯友宜的支持票,最终获益的只会是。

  在这次台湾大选的三位候选人中,的侯友宜的支持率本就远低于的赖清德和民众党的柯文哲,如果郭台铭再分走一部分蓝营的选票,对将是一个严重的打击,赖清德和柯文哲反而会渔翁得利。比如之前的宋楚瑜,就扮演过这样的角色。

  在方面,尤其是郭的表姐、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的夫人张淑芬的劝说下,郭台铭在评估之后,感觉自己当选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并且要面对造成蓝营撕裂,他因此成为“历史罪人”的局面,因此郭台铭最终选择放弃参选,决定急流勇退。

  郭台铭退选,并不意味他永远退出政坛。在发表退选声明后,他手下的智囊团便建议他给自己打造一个热情、理性的人设,因为“选民希望看到的是一位成熟有智慧的治国者,而不是一位暴冲型的企业老板”。

  另外,郭台铭还应该打造一支忠于自己的班底,在身边聚集一批志同道合的“郭家军”,同时谨慎、智慧地处理与大陆的关系。如果能做到这些,那和特朗普一样,在外界并不看好的情况下“出其不意”的杀出来,成为台湾地区领导人也不是不可能的。如果能成功,郭台铭必将会改变台湾地区的历史。

  实际上,在郭台铭决定参选时,就已经在某一种意义上改变了台湾的历史。因为他的参选,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分散了蓝营的选票,导致的赖清德顺利当选为台湾地区领导人,让能够在台湾地区继续实行他们的“”政策。而“”的最终结局,只能是迎来大陆的“武统”,从这个意义上说,郭台铭已经影响了台湾的历史。

关于我们

解决方案

联系我们

0731-85782172

(24小时全国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