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固态电池产业化近期目标如何定?欧阳明高提这两个数字

新闻中心

中国全固态电池产业化近期目标如何定?欧阳明高提这两个数字

  日期:2024-05-01 作者: 新闻中心

  ,落地产业化近期(3-5年)应面向电池300Wh/kg(重量比能量)、600Wh/L(体积比能量)的目标,打通全固态电池全技术链。中期(5-10年)应面向500Wh/kg、1000Wh/L为目标,2035年前必须实现商业化。

  “规模产业化时间,不是实验室的样品,更不是论文。所谓的近期就是3-5年,中期就是5-10年。”欧阳明高说。

  而关于中国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总体采用的原则,欧阳明高认为,首先,是建立起中国技术路线,“我们的祖国新能源汽车和液态锂离子电池技术路线引领全球,应当在全固态电池开发中也建立起中国技术路线。我们该有这个自信。”欧阳明高说。

  其次,定位是保优势防颠覆。“日本、欧洲发展全固态电池的定位不是这样的,就是要颠覆,把中国颠覆掉,我们恰恰相反,我们是要保优势、防颠覆,攻克全固态,兼顾优化液态锂离子电池。咱们不可以扔液态锂离子电池,液态锂离子电池是我们的优势强项,今后几十年还要靠这个吃饭。”欧阳明高说。

  因此,在这个意义下,目前已经量产装车的半固态、固液混合电池在欧阳明高看来作为过渡路线也有必要,“因为我们液态电解质电池的优势太强。”欧阳明高说,“不可能全丢掉。”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其团队目前在全固态电池上的研发进展,欧阳明高表示,将来如果考虑回收,全固态电芯成本有希望低到0.4元每瓦时。

  在演讲中,欧阳明高介绍了目前全球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现状,并对比了国内外目前全固态电池的技术路线情况。

  据介绍,目前,产业化计划最落实的丰田、日产和SDI都采用了高镍三元正极,硫化物电解质,差别在负极。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开发出大于400Wh/kg、满足综合性能要求、能够商业化的全固态车用电池。

  国家技术路线年发布的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目标分两代,第一代全固态电池要实现体积比能量450Wh/L,第二代实现体积比能量800 Wh/L,跟国内强调重量比能量不同,日本强调的是体积比能量。

  日本的固态电池电解质明确硫化物为主,正极材料三元为主,体积比能量为标志性目标,全方面提升电池的六角形指标,如倍率、动力率、耐久性、安全性、低温适应性等。

  欧洲全固态电池路线中,对重量比能量的要求也不高,2035年要实现重量比能量为350Wh/kg,但是体积比能量要求很高,到2035年要接近1000Wh/L。电解质体系比较多样,包括氧化物、硫化物等,硫化物对应的电池负极可以配硅碳,可以配锂金属,最终是配锂金属。

  而在中国,据欧阳明高介绍,中国目前没有国家级的全固态电池路线。“我们绝大多数都是以重量比能量为核心,一般认为,到2025年达到350Wh/kg,2030年达到400Wh/kg,2035年达到500Wh/kg。”

  国内目前全固态电解质和正极材料也是各种各样,电解质包括硫化物、氧化物、卤化物,正极包括富锂锰基和三元锂。

  “对全固态电池目前国内还没有达成共识,方案多元,主流技术路线没有确定,舆论上一般是以宣传高比能量凸显先进性。因为汽车竞争太激烈,卷得太厉害,大家适当做一点宣传,是合理的。”欧阳明高说。

  但欧阳明高认为,以汽车和液态锂离子电池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来看,确立全固态电池的技术路线仍然很重要。最典型的就是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之争,当年海外更多的选择三元为主的时候,中国选择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主,如今磷酸铁锂70%的市占率证明了这一路线年,打通全固态电池的技术链

  针对近期目标,欧阳明高认为全固态电池要比现有使用液态电解质的磷酸铁锂电池体积比能量提升1倍,其他性能全方位改进,如低温性能,快充性能、安全性能等。对此,需要先把技术链打通。

  ,打通全固态电芯的连续装配工艺流程,建立全固态电池生产线年,突破高比能量全固态电池,必须用锂金属欧阳明高认为,全固态要实现500Wh/kg、1000Wh/L的目标,电池负极必须用锂金属,但锂金属有两个问题:巨大的体积膨胀和枝晶生长。国内外有三种应对办法:一是构建三维复合骨架;二是三星SDI公司的做法,采用轻锂层;三是日产公司的做法,采用中间过渡层。

  此外,全固态锂金属电池的难点还在于提升电池的循环次数,据欧阳明高介绍,目前500Wh/kg的锂金属电池大概只有几十次的循环,还要做大量的工作。不光是循环,还有快充和安全,因为锂金属熔点是180摄氏度,这些都需要攻关。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近日,总部在重庆的太蓝新能源对外宣布在固态电池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公司成功研发出车规级单体容量120Ah、实测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高达720Wh/kg的超高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体型化全固态锂金属电池。不过,太蓝新能源并未公布该电池的循环次数以及量产时间。

  “如何找到锂金属负极过渡材料、轻锂材料、骨架材料等,正极包负掺杂技术,连接剂、分散剂材料等,还有很多挑战需要克服。所以时间紧、任务重、技术难,必须寻求新的研发范式的变革,即

  在演讲的最后,欧阳明高也提到,今年1月21日,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成立。“我们大家都希望通过产学研协同来建立中国全固态电池的技术平台,推进中国全固态电池研发技术,来保持中国固态电池一马当先的优势。”欧阳明高说。(文章来自:澎湃新闻)

关于我们

解决方案

联系我们

0731-85782172

(24小时全国服务热线)